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许林:孜孜不倦 精心求索

2024-06-28 14:52: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新闻摄影 >> 摄影家 >> 许林:孜孜不倦 精心求索许林:孜孜不倦 精心求索 2017年10月作者:周凤桥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责任编辑:前进者简介:一个老编辑在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利用余暇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了一本令新闻界、摄影界交口称赞的好书《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又使我顿时产生一种要写一写他的冲动关键字:新闻摄影许林内容:

  (2002年11月22日,《中国摄影报》就各界对许林的《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所引起的反响,写的专题新闻报道。)

  2003年的时候,从报章杂志上看到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美术、新闻摄影资深编辑许林出书并获“优秀图书奖”的消息,使我既敬佩又感动。

  一个老编辑在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利用余暇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了一本令新闻界、摄影界交口称赞的好书《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又使我顿时产生一种要写一写他的冲动。(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许林讲课)

  一、一个复合型人才

  许林当初学的是美术,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8年,做过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1983年至今,一直做《新闻战线》的美术、摄影编辑,为这本很有影响力的新闻专业期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

  从1966年8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幅照片至今,已有几千幅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从1974年《人民日报》彩色报纸正式出版开始,许林就成为《人民日报》彩色画刊的主编之一,那一时期,《人民日报》许多重要新闻摄影画刊都是许林主编的。(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许林拍摄毛主席最后一次检阅红卫兵)

(许林拍摄毛主席最后一次检阅红卫兵003版面)

  他拍摄的新闻照片《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检阅红卫兵》,除了《人民日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外,新华社还发了通稿;《1988抢购风潮》获共和国50年新闻摄影奖和改革路上全国摄影大奖赛新闻大奖;《目击牛虎斗》获《人民日报》精品奖。他撰写的新闻摄影论文《关注现实 记录时代 推进变革——新中国新闻摄影50年》获得全国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和中国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百篇优秀论文奖。他设计、编辑的版面多次获首都新闻美术奖。他撰写的《美术编辑辞条》(25条)收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基于他在新闻摄影研究上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贡献,1988年他就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推举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奖杯,2001年还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许林获奖文章)

(许林获奖摄影作品)

(许林获奖的美术设计)

  数字化、电脑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报刊业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众多的字体,变幻的网纹,精美的印刷,不仅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同时,也使报刊美术编辑从过去大量繁重而紧张的绘制书写标题、刊头、标志、尾花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变化了的情况,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术编辑在报刊出版中的作用。因此,便出现了新时期美术编辑面临的挑战和如何重新定位的问题。(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为一名老编辑,许林勇于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注意更新知识,1995年起自学DOS、WPS、WINDOWS、WORD、PHOTOSHOP等电脑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还学习数码摄影、电脑设计等,在新闻摄影界较早掌握了电脑,应用于《新闻战线》的编辑实践,并于1996年5月在网络上举办了国内第一次电脑网络个人摄影展,引起不小的轰动。

(许林举办第一个电脑网络摄影展)

(闵大洪写许林办网络摄影展和学电脑的故事)

  许林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笔耕不辍,对新闻摄影及报纸版面设计等诸多问题,十几年如一日地求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摄影和编辑实践的基础上,他终于成就了一本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如今,在新闻摄影界及美术界,专业人才不少,但像许林这样能拍、能编、能设计、能写、直至写成这本“极有价值的好书”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见。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做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读图时代的需要。(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二、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人

  “文如其人”,许林讲课也好,写文章、出书也好,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夸夸其谈。读完他的新著《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你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许林著作封面)

  由于多年从事新闻摄影研究工作,我看过许多新闻摄影书籍,其中有的偏重于理论,较为空泛;有的偏重于实际,缺乏理性。而许林的这本新书风格比较独特,每篇文章,每个观点,都密切联系实际,让人爱读,引人思考,可操作性强,能给人以启迪。正如《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李仁臣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说:“许林研究问题不是泛泛而论,而是紧密结合新闻摄影业务,从片子入手,从图片报道入手,从版面入手,去研究和揭示当前新闻摄影的矛盾和问题,把平时散见的资料收集起来,把一点一滴的想法积累起来,概括和提炼,撰写成文。他的文章是朴实的,是有丰富内容的。”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之余看篇把文章、浏览一下报纸,容易做到,但要是看一本书,并能静心坐下来坚持看完,就很不容易,就需要那本书本身有很强的吸引力。许林的书就吸引了我。我几乎每篇文章都看了一遍,受益匪浅。这本辑录40多篇文章、共25万字的新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分《论述篇》、《说评选》、《谈拍照》、《评作品》、《看人物》、《议版面》、《话改革》等7大部分。而每部分的文章,几乎篇篇都配有图片,少则一张,多则十几张。这些图片大多是国内外优秀新闻照片,或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的照片,还有许多报纸版面。它们不只是文章的插图,形象生动地说明文章的观点,大大提升了全书的厚重感,而且其本身就是令人久看不厌、回味无穷的瞬间佳作。(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许林获优秀图书奖证书)

  该书由媒体报道后,还没有到图书批发市场,就有读者到新闻书店咨询;中国新闻书店一次就进货200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图书馆、资料室、教研室都已经购买了此书。人大新闻学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还为新闻系的学生购买了这本书作为辅导教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一位文字记者看了这本书深有体会地说:“这本书不仅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准备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应该读,我认为文字编辑、版面编辑也应该读一读。”(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范敬宜读完这本书后,特意给许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高兴,您出了这样一本好书,一本极有价值的好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直觉已告诉我: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新闻摄影论集,而是应该视为一部新闻摄影文献。它的价值在于,所有的立论观点都依托于一个世纪内的经典作品,因而它不仅具有阅读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我深信,这本虽然并不厚重的书,一定会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案头必备之宝。”(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范敬宜致许林的信)

  看了范敬宜的信,许林从内心“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认为对他及这本书“评价太高了”。其实,我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铎的看法一样,老范的评价虽然高了些,但他也不是随便说的,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我得知,这本书很快脱销,但仍有许多订户要买。还好,中国摄影出版社已经再版加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据我所知,许林那里还有一些书,有需要者也可以直接向他购买。(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出书、特别是出好书,当然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就新闻摄影界而言,书出了不少,但真正像许林写的这本有价值的、值得一读的好书实在不多,有的新闻摄影著作不仅缺乏阅读价值,没有什么新的、实质性的内容,不能给人以启迪,而且浪费了精力和财力。既然这样,又为何要出这些书呢?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当今,新闻摄影工作者、爱好者亟待提高文字写作和理论水平。现在有些新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往往只重视拍摄、编辑照片,而忽视文字写作和新闻摄影理研究。说句不好听的话,有的摄影记者连一张新闻照片的说明都写不清楚,就更不用说写好文章或像许林那样出书了。当然,我并不是要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都去写书、出书,但在新闻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你起码要既能拍摄照片,又能写文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可是现实的情况很不让人乐观。就以第四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参赛的理论文章来说,“从体裁上看,纯正论文偏少,采访札记偏多,有的记者提供的两篇文章都是札记;从内容上看,有些文章缺乏新意,也还有把‘荷赛标准’作为追求目标等不妥当的观点;从素质上看,还缺乏更多的高质量的理论文章与采访札记。这说明,我国新闻摄影队伍的理论修养与写作水平虽有不小的提高,但还显得功底不厚,水准不高,尚需不断地做出更大的努力。”理论研究是一刻也不能停顿的。只有对新闻摄影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不断地做出理性认识,才能使摄影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新的发展。

  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记者》负责新闻摄影文章和地方报台稿件的一名老编辑,我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是《中国记者》的办刊方针,每期都有《新闻摄影研究》栏目,要刊发几篇新闻摄影理论文章,其中有分量的文章不少,但始终供不应求。可是,有时我也接到一些新闻摄影同仁的电话,说要写篇理论文章,让我给他出个题目。我说,出题目可以,但最好还是您自似题目,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感而发,生动可读。否则,我出题目,您不一定写得好。说到这问题,又使我想到,如果当初像许林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做到脑勤、手勤,就不会导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了”。(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前些年,新闻摄影界有人提出“新闻摄影是实践大于理论的事业”、“摄影理论是理论家的事”等观点。这些同志热心摄影理论研究,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他们的这些观点我持有不同看法。按照上述观点,许林不应写那么多摄影理论文章,更不应出书,他应好好地当他的美术、摄影编辑。其实,许林正是把自己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和图片编辑实践做出新的理性认识,反过来又用这种理论指导自己的摄影实践和图片编辑实践,才不断地使新闻摄影工作取得新成绩,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资深编辑。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编辑)

搜索